那些不被看好的小说陪伴我的日子。这个世界非常现实,就连小说也分三六九等。

如同音乐界有鄙视链一般,层层叠叠声讨下被淹没最深的,我想应该是网络小说。书架上正经出版的作品,由作者花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打磨其中的人物,雕琢细微处的文字,用自己的岁岁年年为它灌注生命的厚度。但大部分网络小说不是的,它们往往属于快餐式文学,脱胎于网文作者噼啪敲击键盘的手指下,身躯由随手拈来的词句组成。它们被长辈及一些有一定学识修养的人所否定。现在的我同样也不太肯定它们,可无论我如何问自己,我都无法否定那些它们曾陪伴我的日子。

网络小说有千奇百怪的门类,每个门类的书籍也是浩如烟海,彼时的我只好玄幻。对,就是那种在架空世界观里人物无限开挂升级的小说。

仍然记得很清楚,初次接触网络小说是在初一,当时正值玩性蓬发的年纪,之前只是阅读儿童文学的我毫无悬念地陷入了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一发不可收拾。

那些不被看好的小说陪伴我的日子

在那个世界沉醉了差不多两年之后,我逐渐意识到,或许这并不能为提高我的文学素养提供什么帮助,仰起头,井外面好像有更广阔的天地。随后我便慢慢疏远了曾经的“乌托邦”,在某一天彻底关闭了那扇大门,并羞于向别人提起。曾经快乐的日子,变成了无论如何也要掩盖的经历。

当然,那扇大门没有关紧,否则也就不会有这篇文字了。

在高中。我又拾起了它。

准确的让我拿起它的引子已经记不清了,或许是曾经的厌恶感已经干涸,或许学业繁重,需要中和压力又不那么复杂的活动出现,或许我在网络的洪流中恰巧瞄到曾经钟爱的系列第三部要出的消息,又或许是这一切的综合,反正这一行为是应运而生,无比自然。

高中的心性,终究是与以前不同了。我回顾着熟悉的情节,略过习以为常的错别字,读起来,还是一样的放松。可我发觉,有什么异样从心头掠过,是模模糊糊的感受,无法解读。

一个又一个的夜里,即使长期睡眠不足,我的脑子也无法轻易放我滑进无意识的深潭,面对生活的挫折、学业的紧迫、前途未卜的迷茫,我的身体早已疲惫不堪,可我的精神仍在黑夜里舞动,伸出它的触角来撩拨我的焦虑。然而这种自损一千的方法什么也改变不了,狂躁的我赶走了现实,白天阅读的文字恍惚间窜上心头。

就这样,很多很多个白天,一个压力面前无处遁形的高中生,会在学习间隙点开小说,会晤老朋友,忘却周遭的一切。很多很多个夜晚,他一遍遍回味着那些故事。他会感叹人物处境的艰难,也会羡慕着那个世界不同的运作方式,当然少不了对作者在某些部分不上心的吐槽。

思维一遍遍淌过那些故事,既是在重温,也是在洗涤。它们就像一颗颗珠子,不断被我打磨着,大部分的珠子逐渐黯淡了,但有那么几颗却越磨越新,最后竟发出淡淡的光来。

异样回来了,这次我读懂了它。

初中以来,我便不再沉迷于那些故事里的打打杀杀,转而在意起由那些故事造就的人。他们起初或缺乏天赋,或背负仇恨,或身世凄惨,在遥远的世界里为了强大自身而拼命成长,与伙伴们一起经历风风雨雨,克服所有难关,最终成就一代传奇。这种主角实在是毫无新意,可就是这样千篇一律的人物,却曾是我无数黑夜里的光。就是这样千篇一律的人物,他们的故事洗尽铅华后剩下的,都是能融进生命的东西,在初中、高中甚至现在的我生命一次次阴云密布之时,往我的血管里注入一针针阳光。

他们大概是不谙世事的我心中最初的几道身影,虽然闪光点都差不多,形象也单薄不立体,但对于当时生活里学习最大的我来说已经足够了。他们以最最完美的形象站在山巅,每当我在山脚下心灰意冷,抬头看着那些身影,就低头再次开动脚步。我知道那是不可能到达的地方,但不停地走,我就能向他们靠近。

那些虚拟的人物,他们有着我从来无法企及的非凡勇气,给我展示为了目标对抗整个世界的热血;他们有着我从来无法想象的坚持,教会我即使必定失败也要全力以赴的倔强;他们有着我从来无法达到的自律,让我明白在变得更加优秀路上必备的是自强不息。他们让曾经的我相信逆风翻盘是可能的,努力真的可以改变命运,一时的落后并不意味着彻底的失败。现在的我知道,这些一股正气的句子和词语其实并不能真正为你带来什么,外部世界的真实,以及内部实力的匮乏都会毫不留情地击碎这种无力的武装。我的人生并没因几部网络小说而改写,我的生命里也没有什么逆风翻盘,没有什么一战封神,我最终还是会像大部分人一样慢慢接受自己的平庸,就这么生活下去,他们则会在我的记忆里渐行渐远。

但是,在他们的故事还清晰时,我曾真心实意地为自己奋斗,我曾放下许多向未来冲锋,我曾踏踏实实地努力生活,到现在仍旧热爱世界。

我终于明白了那些不务正业岁月的价值。他们让我在早该脱离的年纪多坚守了一份信念,让我心里年轻的血燃烧地比别人更久,让如今的我想写点什么献给那些年华。

或许我只从那得到了这些,但这就够了。


标签: 小说陪伴我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