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无疑是一种挑战,变化更是一种机遇!
庚子鼠年,华夏大地不再闻阵阵鞭炮声,不再见璀璨烟花景。从新闻上激增的感染人数,到医护工作者奔赴前线,再到防疫工作持续进行,一天一月一年,时针分针秒针嘀嗒着焦虑;一家一国一世界,地界省界国界刻画着悲伤。而我们每一个人,就像是漂泊无依的柳絮,疫情所吹起的风把我们吹向未知,吹到未来。
在这一年里,变化这股风或悄然或突然地吹起每个人生活的涟漪。从青年学子的网课到成年人的云会议、在家办公,从时尚风格向休闲舒适转变到国际形式受疫情影响而风云变幻。疫情,让很多出行计划被迫取消,让很多假期成为泡沫,也让很多游子有家不得归,让很多完整的家庭支离破碎。无论是在疫情期间还是后疫情时代,每个人都不得不交上一份应对变化的答卷。
变化无疑是一种挑战,没能和风暴斗争到底的柳絮只配享有落入水沟的悲剧。年初,有多少医护工作者,从年夜饭的桌前直奔疫情一线?有多少社区工作者任劳任怨,当起人民公仆?又有多少工人加班加点,参与医院建设,成就“中国速度”?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已至耄耋之年,但凭着“国有战,召必至,战必胜”的决心,临危受命,奔赴抗疫前线。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妻子也在前线遭遇感染,他却依然豁达地面对,顽强地坚守,与病毒斗争到底。面对疫情,他们不仅坦然接受与面对了变化,更积极地迎接了挑战,主动地挑起了担子。也正是他们,为他人撑起了挡风阻雨的保护伞,为祖国筑起了一座牢不可破的城墙。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大概就是对这些勇迎挑战者最好的写照。
变化更是一种机遇。柳絮亦能抟扶摇直上,亦能扬帆向远方。有的学生在网课期间认真努力依旧,实现了“弯道超车”;有些农户在疫情期间直播带货,实现了脱贫奔小康。“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谋新局。”疫情期间,“钉钉”等app在数字生活的背景下飞速崛起,许多企业和行业抓住了转型之机遇,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 的革命。不过疫情这个机遇不仅是追求金钱利禄的机遇,更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做值得做的事的机遇。疫情给了大家更多和自己相处的时间,给了更多可以静下心来看书、学习的机会,也提供了更多志愿岗位,给所有人更多服务大众的机会。“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抗疫隔离把人与人的距离隔得更远,却把心连得更近。无数的华夏儿女都抓住了这个帮助他人的机会,无偿供给口罩,志愿运送物资,免费为医护工作者提供伙食……所以,疫情这股风也是有温度的,它托起了爱心,托起了温暖,融化了一颗颗脆弱又寒冷的心。个人需要抓住机遇,国家更应把握机遇。中国不仅造就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的神话,还无偿向他国提供医疗帮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中国始终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拿出了态度,也拿出了行动,尽了人道主义的关怀,也彰显了我国的大国形象。这便是她应对新时代的答卷。
从疫情到后疫情,一天一月一年,焦虑中涵着欣慰;一家一国一世界,悲伤中透着感动。在疫情的大风中勇迎挑战,巧抓机遇,便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