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老屋,泛着绵绵诗意,袅袅炊烟升起,唤醒记忆中那不可磨灭的味道,那朴实的面香……
深红的枫叶在余晖的映衬下火红一片,像老屋里那靠火柴燃烧的火苗,心肝都融化了。
在小时候,中午是我们几个孩子最喜欢的时候,记忆中奶奶用它粗粝的大手,拿起水瓢,舀起一捧清冽的水。像另一只手倒去,清凉的水,淋过奶奶的手,洗去了黄土的尘,只留下朴实的面香,伴着落叶的枯黄,与烙馍的金黄。
拿出雪白的面团和几个圆滚滚的鸡蛋,奶奶用手抓着一捧面粉,洒在案上,后又拿着剩下的面都在黑瓷缸中,用瓢舀着干净的水,一点一点洒在面上。奶奶用她的手揉捏着雪白的面,不一会儿就成了团状,白嫩的团子在漆黑的瓷缸中,黑白分明。
奶奶洗了手,拿起了柴火,置入锅底,火星燃起,窗外炊烟袅袅升起,脑中不禁回荡着洛馍的香浓,灰旧的老屋,奶奶独自一人伏在案旁,落叶随风飘落,奶奶眸中溢出认真,仔细地将面团揉成长条状,一点一点捏出面饼的型,厚厚的面堆在一起,小巧可爱。“滋滋——”油已经热好,发出了不满的声音,奶奶忙用油刷将油铺开,仔仔细细的刷在大锅的每一个角落,油香四溢。一个个面团在奶奶手中变化着,模样压成厚度相似的饼。轻轻地托着并放入锅中,饼香盈满小屋,窗外炊烟愈发变得浓烈,使环绕在老屋外的青树都沾染着饼香。
不停的翻,贴,面饼渐渐变得金黄,它裹着的面也变得厚实起来。浓郁的香充斥小院,每个人都被勾成了“饿”虫。
“囡囡,吃饭了。”奶奶的声音响在脑畔,我赶忙走去,只见一个个金黄灿烂的烙馍堆在盆中。我拿起一个馍,热乎乎的,也不显得油腻,吃进口中香软充饥,却带着奶奶的味道,是爱的味道。这样的烙馍,再选几个小菜,撒一把馓子,便是人间美味,处处透着朴实的面香。
小院里伴着枯黄的叶,吃着金黄的烙馍,竟也有别样的风味。看着奶奶忙碌的身影,也从那炊烟的味道里嗅出别样的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