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什么梗?
凡尔赛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凡学人以矫揉的姿态,扭捏出一副高人一等的嘴脸。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凡尔赛文学的出现,是人们对尊重的需求的体现。对社会认同的潜在渴望,是人之常情,但伴随着凡尔赛文学的风靡,对其的不解与厌烦也应时而生。即使是普通的炫富,都会令被炫耀的人们不适,而包裹着“身在福中不知福”外衣的凡尔赛文学,其炫耀的内核越发刺眼。
对待人们的不满,许多凡学家倒是大大方方地将自己的凡尔赛行为进行解构,剖析低调的文字或图片背后蕴含的极致做作。引人发笑,又引人深思。在来势汹汹的凡尔赛风潮里,裹挟了多少虚假?炫耀是为了获取认同,这份所谓的认同,满足了多少变态的虚荣心?而在这样一个时代,连七八岁孩子都明白“开黑”“吃鸡”的信息时代,这样价值观的偏移,会扭曲多少亟待发育的思想?细思恐极,莫过于此。
在思想健全,三观正常的人面前,凡尔赛文学也许仅仅是茶余饭后的笑料,可没人指定凡尔赛文学受众仅限17岁以上。由此,凡尔赛文学的确应当被批判。顶着凡尔赛文学的皮,满足内心膨胀虚荣心的人,更应当被批判。
“凡尔赛”已成既定事实,我们能做的,只是摆正心态,认识其不足,守住自己内心一方净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