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像突然找到了学习的意义。
那是一种焦虑与期待水乳交融在一起的,深藏在心底却无时无刻不炽炽翻腾着的,汹涌澎湃的情感。足够我为之狂喜,为之奋斗,为之高声嘶吼,为之彻夜难安。
一切如气轻浮的泡沫,无力的烦躁,疲懒而无所事事,仅仅是一刹那地,落实了。就像缩略了盘古顶天立地的万万年,只消蝴蝶振翅蹁跹一跃,天清地浊就豁然开朗分明了。那是一种,往日种种揣测怀疑迷茫,通通在那一瞬间找到了答案,虚浮空洞都重新被定义,脚踏实地,无比安心。又前所未有的激动与忐忑,心底揣着对未来的隐隐的怕,但我期待,我兴奋。它是催人奋进的鼓点。
我倏地明白动力为何会源源不断,为何有人会不知疲倦去重复着在我看来枯燥、但又不得不做下去的事情。也突悟我的惶惶不安。我究竟比别人差在哪。
那是因为,梦想。
梦想,它真的是一个很抽象的名词。可奇怪的地方在于,当它真正确立的时候又无比切实。譬如某人的梦想是做些大事光宗耀祖。但它太笼统,太空洞,不像是梦想,倒像口号。大概每个人的梦想都要经历从泛泛到实际的过程。
在一遍又一遍深刻的反思与顿悟后,我发现了深埋在我性格之中的致命隐患,那就是泛。过去的十三年,我的梦想至始至终停留在宽泛笼统不切实的阶段,我不能从我的梦想中汲取继续奋进的力量,不能从熠熠生辉的梦想中得到温暖与慰藉。鞭促着我向前艰难前行的,是怕作业难以完成挨批丢脸,怕考差受到老师的谴责、同学的蔑视,怕自己别无选择去了垃圾中学……诸如此类。
简而言之,概而述之,我的动力大多是负面的。即使它最后让我考上心仪已久的中学,拿下不错的名次,但它依旧是负面的,这就导致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忧虑较之同龄人中有梦想者更为深重愁苦,进而逐步造就了敏感易碎的内心和易担惊受怕的性格。某次政治课老师问同学们的梦想,前桌那位曾蝉联年一的女生毫不犹豫地脱口而出:清华。在这个高考地狱大省考上这般高等院校何其不易,放之于这个二三线的城市更带了痴人说梦的感觉。当初自诩现实成熟的我甚至在心底对其暗暗不屑,现在想来,更多的是对那位女生的敬佩与自惭形秽。而我连如她般敢于大声说出自己梦想的勇气都没有,只敢在互联网上发发癫。
想我六年级和初一阶段自我意识初步觉醒的那段日子,满身满腹的牢骚与愤恨,认为这个世界和自己都坏透了。悲观地看着世间的林林总总,对谁都狠狠要批上一批,自己做了什么蠢事也要毫不留情唾弃一番。
或许梦想的意义在此刻便体现了。一头用以骑乘的驴的梦想,是吃到吊在眼前的那根胡萝卜。赶路的旅人骑在驴背上,驴靠着那想要胡萝卜的愿望艰苦跋涉完全程。支持驴的是渴望与心底向往,正面的情感。而我的前行更像是被鞭打,鞭打者是难堪,痛苦和害怕,负面的情感。那么答案就显而易见了。梦想是正面的力量,任谁大概也不会将不被斥责或避免难堪为梦想!
所以和鞭策本质不同,梦想是温暖明亮的,即使它很远,也遥遥地指引着你,使你心甘情愿地趋向它,靠近它。鞭策更兼某种苦大仇深的感觉,令人不喜却无可奈何。
作为一头苦大仇深且路漫漫其修远兮,仍需艰险跋涉的驴,我是时候该改变一下自己的动力源了。以负面情绪为动力诸行不利,可恨我后知后觉,现下才意识到,习惯当真是可怕的东西。也所幸我已而认识到,仍有时间去修正弥补。我要感谢这篇文章,愈写愈发觉自身的致命漏洞,同时也是对思辨的锻炼,甚好。
我的心更加安定踏实了,往后做什么,都多了几分从前没有的决心与气力。这或许就是老天给我的一个觉醒踔厉奋发的机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