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少年前,我们的祖辈曾在黄河流域亲自用手挖开第一丕土,种下第一颗种子,第一次牵引过奔腾澎湃的黄河水灌溉田地,经过长期的除草,灭虫,浇灌,精心培育,等待着粮食的丰收,而这就是——劳动。
一个根植在我们血脉与精神的不灭记忆,热爱劳动是我们华夏民族引以为傲的优秀品质,劳动带给我们无尽的喜悦,给人精神享受
恰逢其时,与国际劳动节相差不到一个月,我想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聊聊我们与劳动的关系,劳动除了给我们带来物质收获,更多的应该是精神上的享受,曾经获得三次劳动模范称号的申纪兰,建国不久后积极参加政务,为老百姓发言,说过“劳动就是解放。”
来争取当时的男女同工同酬,而如今她带领乡亲们发展红色乡村休闲旅游,为农村脱贫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申纪兰说名誉对于她而言并非是某种值得炫耀的事情,而是作为一种鞭策,时刻提醒自己“勿忘人民、勿忘劳动”,这样的她拥有独属于劳动者的精神
而不同的劳动带给我们的还有不同内在的精神享受,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面对文物,修复师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文物是有生命的”,一座宫廷钟表上千个零件要严丝合缝,一件碎成100多片的青铜器要拼接完整。
一幅画临摹耗时几年到几十年,修复文物大多过程是大量枯燥的重复劳动,但不同的是纪录片中的文物修复师都具备“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精神,他们秉承工匠精神,运用自身娴熟的技巧去打磨每一件文物,将自己的人生体悟与艺术追求融入到了文物修复之中,这又何尝不是一次对文物修复师精神上的满足,以己观物、以物观人,他们用一生的时光,传承精妙技艺,传承历史文化,发扬劳动的工匠精神,而这就是劳动的内在精神作用。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劳动给人带来无穷的精神享受,从“天眼之父”南仁东,到“最美环卫工人”卜范玲,到千千万万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的普通劳动者,享受快乐劳动的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精神就从我辈开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