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对家的感觉还是模糊。固执地认为家就是陪伴我常年的一处住所。还记得六七岁那年家的窗台下有好几棵银杏树,金黄耀眼的叶,一望去,我便将秋的颜色永远的镌刻在了脑海,在那里,我与秋作伴,因为我坚信,这是秋留下的色彩。
秋天来了,我却再也看不到这个秋天了。
我们四处奔波,寻寻觅觅了好多个住所,后来才明白,我心心念念的秋,难舍难忘的“家”,那都是我的童年,我烂漫天真时光里的一抹难忘色彩。
时间在流逝,少女也在慢慢长大。我了解到了一个新词:“老家”。老家总是带有年的味道。时隔一年,我们才能团聚在一起,游子在天涯四方。每每开车经过麦田时我都不禁惊叫:“到老家啦!到老家啦!”
过年的喜庆与烟花的绚烂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我也不例外。因而我也将绿色印刻在了记忆深处,在我看来,没有一种颜色,比绿更广阔更浩荡。
一望无际的绿,波涛翻腾的绿,让一颗奔波在外的心,只想欢唱,只想纵情一回。我喜欢在老宅墙角边看那不负春光的绿意,只想随时摸摸这生命的质地,我想,有绿环绕,生的趣味才源源不断。
后来……再后来呢。爷爷奶奶相继离开了我们,我忘了我哭的怎样崩溃,忘了那十里白布,忘了那激昂悲凉的唢呐。我问父亲,“今年还回家过年吗?”
父亲摸了摸我的头,“该留的人留不住,该在的人都不在了,回家还有什么意义。”我愣了好久,红了眼眶。
二零一八年十月一日。中秋节与国庆节竟难得在了同一天,那时看到了一段拨动心弦的文案:“满街扬起的国旗和满街飘香的月饼,国泰民安和阖家团圆,国与家撞了个满怀。”
这时候,我懂的是一种情怀,家国情怀。如今,江河安澜,家国情怀,与其说是一种宏大的英雄气概,毋宁说是一种历史积淀的生命自觉,千百年来,它已成为中华民族最纯朴的气质。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
家,是烟火气,是所有人内心深处的柔软之地,家的意义是一堆人长长久久地相互温暖。
家让你明白的是“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是经历风吹雨打的醒悟“尘世里,我们需要的,有时不过是一个肩头的温暖”,是在这苍茫岁月中“山路十八弯,通向的,原来是一个叫爱的地方”。
家从来都不是一个冰凉的住所,而是一直陪伴在你身边的人,是因为有了他们,那处住所才闪闪发光,意义非凡;是因为有了他们,才心安;有了他们,那才是家。对于家的描述,温暖最好的诠释!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