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蝉鸣渐长,随着晚风吹入我耳中,随后拂过我的发丝,却带不走我的愁绪,突如其来的断电,中断了电影的结局。
我坐在阳台上,晃着脚,百无聊赖地望着天中被黑暗裹挟的月,下意识地吟诵起许多古诗,或是"月是故乡明"或是“千里共婵娟”亦或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满满的思绪在那轮圆月,已逝的故人的面庞现在玉盘上,恍然望见正携手走向天国复命的四老,是思的寄托。
袁花的面容映在月中,纯洁无暇,且纯的不只是容貌,亦是那颗赤子之心。月光淡淡韵,散在这片土地上。我的目光似手乎也随着穿过,较洁的月象征着在水稻研究的道路不停歇的袁隆平爷爷,亦是坚守岗位的钟南山爷节爷,以及当年走在革命路上,上刀山,下火海的先判辈,还是无数在默默咬牙隐忍的人们。月生于最深的黑睛,是着耀眼的纯洁。
奔赴在人生之路的少年,亦将情思寄于月。清风明明,少年意气是仗剑走天涯的潇洒和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的拼搏。
月是不染世俗的天仙,记得儿时里望它的充满着向往,是对美好由表地惊叹。稚童追着月,步伐不止,渴盼地企求它跌落人间,让自己成为人间第一个且唯一的摘月人。
时光茌苒,多年后的今日,我再望月不再是儿时的难分难舍。只是因为无了身边的繁华,烟火气的包裹和霓虹灯的闪烁,我才注意到多年来未曾抬头关注的月。
我想,到底是什么朦胧地捂住了我的双目,导致我在灯火阑珊时才重新看见它。儿时紧逼的脚步又是何时迷了方向?
我看着月沉思,月也看着我,月散着淡淡的光,告诉着我,它没有街景繁华光亮,它的指明没有闪光灯强烈。我重新遇到故友,我看着洁无暇的它,又点燃了摘月的想法。看着看着,月轮中又复杂起来了,有思情,有忠情,有薄情,有热情..那是儿时体会不到的,我长大,明月也长大了。
此时,我寻到了月,发现它是我的情感所匿处。
彼时,我想着月,将它步步拉向我的人间。
“啪“满城灯光回来了,电影早已结束,播放的是下一段故事,我的目光依然停留在月上,很久很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