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文字,我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感叹着这跨越千年的精神,仔细想想,拥有这种情感的人也是多的很。文学的力量就在于此吧。
千年前的文字,因为它所蕴含的精神而不朽。文学俯瞰着世界。楼倒了,又重修,楼烧掉了,又兴起。时代的浪花一刻不停地冲刷着新的大陆。新出世的人们来到大路边玩耍,千年前的珍珠依旧熠熠生辉。人们未能寻找到它而欢呼,为企图解开那氤氲了千年的雾气而努力。这是多么奇妙的体悟,而在我们之前,又有多少人一同浸渍在文学的光辉中,汲取着先人的知识,或是挑灯夜读,或是吟诵感怀。亦或是心心相印,感动至极,亦或是忽觉柳暗花明又一村。
文学的约会呀,是那样不可描摹。
似乎可以与滕子京一道凭栏大恸,似乎又可以与范公一起饱蘸一笔浓墨抒发情怀,但更多的是与古往今来的莘莘学子们一同诵读研究。
“在文学家心里,总是与世界上的一切,保持着神秘的相思。”林清玄的这句话,道出了,站在写作角度上看这篇文章的我的心声。范公未去过岳阳楼却能写出比常人看着更为细微的景物。他无法与滕子京相会,却能跨越万程,给予友人安慰与勉励,这和又不是一种相思呢。因为与世界的相思,世界便在心灵中了。
这又让我想起《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一幕,刚从监禁室中出来的男主说,我并不感到孤独,因为贝多芬在我身边,在我的脑海里,他们是拿不走的。
又一次不识庐山真面目了,我极力想要坐上文学的快车灯,登上思想的游轮。却只是赶上一团烟雾,目送他们的远去。我如何能追上来呢?恐怕穷极一生我也无法知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