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又一波的人涌进了电影院,涌进了门口挂着《长津湖》海报的影厅。
四周灯光骤然暗了下去,荧屏上每个小光点都悉数亮起--
那是上个世纪的50年代,美帝国主义攻打朝鲜,并公然越过中国边境挑衅,面对如此肆无忌惮的动作,毛主席和中共政府当即决定“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一声令下,无数子弟兵匆匆告别亲友,同赴战场。
镜头聚焦到的是志愿军穿插七连。作为第九兵团的“尖刀”连,七连在胜利的时候不会像别的队伍一样欢庆高歌,而是默默地收殓战友残缺的尸体--每一次突击和冲锋,七连都是拿战友们的尸身堆积起来的。所以七连里这仅剩的一百多名战士,都目睹过战火摧毁防御,战友们一个个的在敌人的炮火下被炸得四分五裂……这个尖刀利刃般的队伍里,涌现出的是一批批为国捐躯,百死而不悔的战士:两兄弟全部上战场的伍千里、伍万里;只身把信号弹引往敌军阵地的老兵雷雎生;带着女儿照片重返疆场的指导员梅生……正是这样的一个连,带着第九兵团猛刺美军号称“战无不胜”的北极熊团,全歼敌军,用自己的“大牺牲”换来了整体的“小牺牲”。这是战争时期的家国情怀,这是在烈火与鲜血的淬炼下涌现的情怀!
抗美援朝时期,我国刚刚从抗日战争中稳定下来,资源贫瘠,武器匮乏,志愿军吃的是黑掉的冻土豆,在零下40度的天气里穿的是单薄的棉衣……而美国军队呢?他们拥有世界先进的飞机和坦克,军粮充足,武器精良,吃的是火鸡和巧克力,穿着是羊毛厚棉袄烤着火炉……正是这样悬殊的差距,我军靠着顽强的意志和抗敌的决心,奋起歼敌,把美军打了个落花流水--美军至败都没料到,装备落后,物资不足的中国志愿军,究竟是如何让美国从无败绩的第一兵团仓皇逃窜的。直到他们在撤离时发现了一队埋伏的中国志愿军。凑近一看--所有战士全部冻成了冰雕。他们保持着射击的姿势,永远留在了雪地里。美军不由得感叹:“这样的敌人,我们永远无法打败。”
亲情、乡情、战友情、家国情……《长津湖》用一场长津湖战争,由点及面,深深震撼了每个人。告诉我们,这场仗如果他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上一辈,更甚于是我们来打!他们不打这场硬仗,何来今日的和平安康?今日之中国,日益强大,但并不是说“为国奉献”这个词彻底成为了历史。我们新一代少年应当谨记,不论何时,不论何地,都要珍惜今日之幸福,铭记历史与先烈,不忘先辈嘱托,能在任何时候都能铿锵有力地告诉所有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我在影厅里坐到了最后,期待的彩蛋没有出现。走出影院,见万家灯火,十里长街,灯火俱明。红旗招展在车水马龙中午两条洪流沿路开放,绵延向广袤无垠的星空。这才恍然,这就是《长津湖》留给我们最好的彩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