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并不是单纯地生活在房屋里,土地才是我们真正的护伞。
自打我记事以来,第一次接触故乡的泥土是在一个烈日的午后。我躺在泥地上。热了,翻个身,发现边上的土依旧是冰冰的,很凉爽。那时的我不知什么是“比热容”,只是喜欢那份冰爽的土给我带来的一点舒适。带着那份对泥土的喜爱,我滚遍了很大一片泥地,最后在树下沉沉睡去。
梦里无端出现这样的情形,我用泥土捏成一排排小人,他们时而整齐蹦跳,时而又叽叽喳喳地围到我身边,完成了一切幼小的我对舞蹈的遐想。小泥人们伸展四肢去抚摸大树的根,去靠近稻谷的茎,去挠挠狗尾巴草的叶。醒来时,我脸朝下趴着,深吸一口气,竟发觉泥土有生命的味道!究竟这是怎样一种味道?我无可描述。大概是芳香可爱吧!
后来上了村里的幼儿园,教室外有两块活动场地,一是同学们种植小番茄的菜地,二是玩耍的泥坑。大班有这样一个活动,每个同学分一小点地种自己的小番茄,每周放学前我们都会去菜地里观察一番。专门有阿婆帮我们照料土地,所以那片土地黑黝黝的,还挺肥沃,和家后面那片泥土不一样。刚开始我很疑惑,觉得这土地平平无奇,怎么可能孕育出一个像番茄那样的可爱的生命呢?向老师请教一番,他大讲了一番道理,我具体记不清了,只记得他举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地鼠每到冬天都钻到地洞里冬眠,那是因为土地会保证它的安全。从那时开始,土地在我心中又神圣了一点,它可热可冷,给人一种安全感,而且总是在帮助动植物。至此,我对土地充满了温情和向往。
至于幼儿园里的泥坑,那是用来供小朋友们玩耍的,我对它印象不深,只依稀记得它重现了我的梦境,因为我曾在那儿捏出一些小泥人,活灵活现的,但大抵是很快就松散了。
随着时空的迁转和我的成长,我到大城市里去读书了。城里的土地也不少,公园路边到处都是,但大多土都不太干净了,一片土地不出方圆几里外定嵌着垃圾,我也不可能再像小时候那样天真躺下感受阳光和泥土了。我不常想着故乡的那片土,但它一直珍藏在我心间,是我记忆碎片中一颗朴素,但却无比华丽的宝石。
直到去年回乡过年,才发现一切已变迁。屋后的一大片广袤的泥草地早已被开发殆尽,大片大片的垃圾堆积,否则就是枯死的荒草覆盖。应该不会再堆下去了吧?因为那泥土旁边的牌子上写着几个大字:保护环境。幼儿园当然也已翻新。菜地、泥坑不再留下它们的痕迹。取而代之的是健身器材和跳远用的沙坑。
我还会不会有机会躺在那一片清凉的土地上感受阳光和生命?
恍惚中,又看见泥土捏成的小人们在土地上蹦跳着,滋润着大树,稻谷和狗尾巴草,保护着小番茄和地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