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我观影的第一感受。不论是已逝过清晨的露珠的历史,亦或晏昼正波光粼粼的江流的当世,甚至至于暝昏翻滚着如点点星光的大海的未来。
灾难面前,人民群众一个都不能少。影片中未来的军方高层打算执行“plan B”,一发导弹下去就能解决麻烦——外星植物潘多拉。确实简单方便。可代价却是B16区16万人的性命,不是吗!?计划A里的队员排除万难,先是遭遇高空坠机,有人受重伤;在市医院中找到命悬一线的小女孩,又与突如其来的未知怪兽战斗。
好不容易脱离了,终于踏上征程,又被三个机器人阻截!……他们在逆境中备受煎熬,却谁也没有显露一次绝望,在出乎意料的局面中,臂如发现幕后捣鬼上校的阴谋时,上校欲毁尸灭迹,而几人却不以为怕。不是有绝对必胜的把握,而是一种身为正义的自信。
话又说回来,他们在逆境中的做法,我可以立马想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所高度发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这种精神,才是他们在遇到层出不穷让人恨得牙痒痒、气得骂粗话的问题时积极寻觅解决问题的方法之原因。但必须说明的是,为什么他们奋不顾身、拼死斩棘去执行计划A?
是因为如果他们失败了,那么在这片土地上的16万无辜、勤劳和善良的人民也必须被迫失去生命。
我不禁去想,中华民族五千年悠悠历史,古代时,我们的民族对于“一个都不能少”的理解又是怎样?不说远古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孔子就提出了“仁”的思想,要求统治者关心百姓;道家的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让社会处于自然状态;孟子主张“仁政”,高举民贵君轻”的旗帜。
汉代文景之治时,减免苛税,从十五赋一到三十赋一,以以民为本为旨;再后来李世民均田免赋,太平天国有食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直到近代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再到两年前基本实现的全面小康……古往今来,更古不变的追求、持续不断的进步,揭示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个都不能少;社会进步,思想解放,一个都不能少;人民幸福,安居乐业,一个都不能少。
除上文说的“灾难面前一个都不能少”之外,还有一个点值得深入探讨——影片中上校为了自己私利,固执地坚持修“天幕”而阻止plan A中的队员去净化潘多拉,险些破灭人类的新希望。
反腐面前,贪官污吏一个都不能少。就我了解的情况,“2014猎狐”、“打虎拍蝇”等行动进行多年,习近平总书记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说明国家的反腐行动就如改革开放,春风吹过漫山遍野,绿过河山万里,肆意九州五岳,永远不会停息,是一场持久战。
党内打击腐败乱纪之风,一体推行“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法治向度,令腐败贪污者闻之而丧胆,反腐工作成效显著。具体的就不多说了,譬如,2021年中央纪检接受到的举报便有300多万件次,立案63.1万件,处分62.7万人。
“老虎可恨,但让老百姓更心烦的是每天扑面的苍蝇。”电影中如果plan A失败,那么副计划就将引爆炸弹。但是在明明还有时间的时候,长官们却只是在指挥所中、办公室里期待着计划A的失败,期待着炸弹的爆炸,其中却没有人去疏散群众避难,一个人都没有!甚至一个计划都没有!
一个想法都没有!他们压根就没想过让人活命。这是一种彻底的不负责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生死攸关,铁面无心。当善与恶爆发究极的碰撞,良知与理性便极大显现。许多人都遭遇过公职人员的办公不力,腐败无能,包括我。但我们应当知道,不尽好责任,不对;送礼拉关系,不对;袖手旁观,不对;虚伪娇作,不对。一个都不能少,身为公职服务人民的责任心,杜绝腐败正直笃实的心灵,勇敢与智慧,希望与爱……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也不能少,体现在对国家主权的寸步不让,发扬在扶贫先扶智的坚定理念,打击在腐败祸世的贪官污吏,回荡在加勒万河谷悠悠魂灵……
最后说句偏题的话:电影能给人启发,经历磨砺人之精神。“一个都不能少”,你是当一句承诺,或是一项责任,亦或是买回来两袋大米,看住了不让它被偷了,反正怎么理解都不为过。但关键在于,“一个都不能少”,在你心里,到底什么少不了?
而那,便是你不断成长而努力趋触的方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