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反对延迟退休?答案:利益受损了!
延迟退休,喊了很多年、也提及了好多年,但目前仍旧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没有露出庐山真面目迹象。
延迟退休,是写入十四五规划的,这两年肯定要落地,原来说2020年出台方案,2022年实施,现在又有人预测2025年出台具体方案,2027年全面实施。
我倒认为,别瞎预测,说不好,明天就会落地,就像二胎政策放开一样,一夜之间的事。
至于延迟退休的具体的方案和时间表,目前能做的就是等待。网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都没得到官方的确认。
目前,我国的退休制度:男性年满60岁,女干部年满55岁,女工人年满50岁可退休。从事特殊工种、出现工伤、身体有病等原因,还可以提前退休。
在一些传统国企里,因为经营困难,也有实行“提前退养”的,也就是说,单位给你交着养老保险,劳动关系保留,但你可以外出劳务,单位不用给你支付任何薪酬,这样可以减轻企业负担。
在公务员体制内,也存在这种“内退”现象,不过他们不是经营效益不好,而是提前让位。
对于我国来说,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发达,人的平均寿命逐渐提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人均年龄78周岁,北上广的发达地区高达81周岁,具备了延迟退休的基本条件。
但是,延迟退休的情况非常复杂。老的要延迟退休,小的要就业,生育率又低。这边喊着社会就业压力大,那边又叫着延迟退休;这边说干部人才年轻化要到35周岁,那边又对50岁以上的人员边缘化,矛盾重重。
当前,最关心延迟退休的人群是1965-1970年出生的人。他们介于52岁-57岁之间。
假如2025年实施,1965年男同志刚好60周岁,正好赶上第一班“早班车”,1970年她们正好55岁,也是如此。
假如到2027年实施,1967年出生的男性正好60岁,正好赶上第一班“早班车”。1970年出生的男性,赶上延迟退休的“列车”是毫无悬念的。
国家实施延迟退休坚持“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这16个字的原则,即:渐进式的方式,绝对不会一刀切。
假设采取“第一年延迟2个月、第二年延迟3个月”这种逐步推进方式,对1967年至1970年出生的人总体影响不算太大,并不会一下子统一延迟到65岁退休,可能要延迟几个月或一两年退休。
无论哪种方式,延迟退休,这3类人估计都要哭晕。
1、独生子女的家长。
1965年至1970年出生的人,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而且独生子女也正好遇到了事业的黄金期和生活的负重期。如果再生两三胎,这一批男性和女性到了60岁左右,本来是带孙子的年龄,却要再继续上班,估计几个家庭要乱成一锅粥。
2、低薪的一线生产人员。
工作中,也只有少数人能从事管理岗位,大部分人都在一线从事艰苦的劳作,工资收入本来就不高,工作又累又没希望,累出一身病,早就想退休了,延迟退休,身体吃不消,多干一年少活好几年,甚至都没命拿退休金了。
3、灵活就业人员。
这一群体据说已经高达2亿多人,她们要自掏腰包买社保,还没有工作,哪来的钱,如果让他们延迟退休,自己多花钱买几年社保,还要晚领几年养老金,经济负担比较重啊。
有哭的就会有笑的,延迟退休这些人估计要笑晕。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几十万上百万的,恨不能干一辈子。
专业技术人员,可以留在岗位上继续发挥专长,有这技术还是越看越吃香。
坐办公室的、没啥事干的各种太太,她们就跟退休一样,不用干活还多拿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