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面有两个姐姐,一个是姑妈,一个是安然。
姑妈为了弟弟放弃了自己去俄罗斯深造的机会,而安然不甘像姑妈一样,起先看见她那还没见过几次面的弟弟格外的愤怒。安然的家庭氛围很不好,父亲编安然是瘸子,妄想生一个二胎,且父亲一直打骂他,而弟弟却格外的受宠。
在父母去世时,她一直坚决的想卖掉弟弟自己去北京深造,对弟弟态度很不好,弟弟也是如此,可弟弟不想被卖,他对姐姐的态度发生的巨大的转变。他不想离开,不想与陌生人在一起,他想有亲人的陪伴。
其实姐姐是无奈的,她想改变自己,想让外人看到女生不是无能的,想让父母说一句,我的女儿还是很不错的。她喜欢弟弟,从她去和男朋友的母亲过生日那一段可以看出,她左右叮嘱不要碰火啊,电啊什么的。在知道要打雷的情况下怕弟弟害怕自己还跑了回去。还有在地铁的那一段,弟弟在上厕所,而弟弟出来的时候,看见姐姐人不见了,哪里都在找就是找不到,弟弟哭了,一直叫姐姐,姐姐。而姐姐最后也只是在后面看着,从这里可以看出,姐姐不想要卖掉弟弟,因为假设她要卖掉弟弟的话,她应该是直接跑了而不是在那看着。
影片里有两个暗示,一个是男女不平等,第二个是母亲的爱。
丈夫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可为什么还要去生呢?那个母亲已经不行了,可却丈夫还是说:‘’你不要多管闲事"。安然问那个母亲,你真的要生吗?她坚决的说要。其实她不想,因为她知道假设不要的话后果是什么,丈夫会离婚,剩下的还有两个可怜的女儿,她不想要女儿没有家,被瞧不起,宁愿搭上自己性命。这其实也体现了母爱是无私的。
从安然一次次回想起母亲来讲,母亲才是她的依靠。当安然穿裙子被得知不是瘸子时,父亲打她,而母亲却一直护着。安然拿着父母的遗像,痛苦时。母亲在上面,父亲在下面,也足矣看出安然对母亲更加的尊敬。为什么弟弟与姐姐相差的岁数这么大?母亲是过来人,家境不算富有,假设弟弟很早就出生,或许最终姐姐连大学都上不了。所以母亲等安然有了生活能力之后,才生出来了弟弟。弟弟在刚开的时候,谁想要吃肉包子,还说母亲以前也给他做,而在姐姐去父母墓地里也提到了,母亲给她做肉包子。也可以看出母亲没有对安然有偏见。
到最后弟弟是真不喜欢姐姐了吗?追随到哪天晚上,弟弟问姐姐,你真的很想去北京吗?姐姐说:"是"。第二天弟弟就打电话想要和那两位叔叔阿姨一起生活,其实弟弟不想,但是他知道,他不能耽误姐姐的前途,尽管姐姐不想要卖他了,他是一个累赘,会祸害到姐姐的。姐姐问他你真的想去和他一起生活吗?弟弟哭了推开他,姐姐最后走了,而弟弟的眼睛锁定到姐姐背影上。这时弟弟真的长大了。那天姐姐心情很是低落,躺在沙发上不知如何是好。
第二次见面就是在那对夫妇的家庭里,夫妇想要她签订一份协议,断绝姐弟关系,姐姐犹豫不决。思考了很久最终还是没有签。带着弟弟走了,穿过了那座姐姐把弟弟抛弃的桥上。而这次却是她们两个在哪里踢着球。这是他们两个笑得最开心的一次,弟弟抱住姐姐不想让姐姐再次离开他了。
影片没有讲述母爱,可却把母爱描写的玲离尽致,影片唯一的遗憾是安然没有与他的男朋友走到一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